3月21日,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围绕“前瞻布局未来产业”这一主题在长沙开展“十五五”规划专题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,强调要因地制宜谋划未来产业方向,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增添新动能。
3月21日,沈晓明在长沙主持召开调研座谈会
人工智能、生命工程、量子科技、前沿材料……这是湖南“4×4”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明确要前瞻布局的4大未来产业领域。
这些具有前瞻性和先导性的产业,“剧透”出令人期待的未来。而所谓前瞻布局,就是传递出鲜明的信号:谋未来要自现在始。
向未来谋:一场时不我待的“竞速跑”
“未来产业竞争就像打仗,晚一会,攻守角色可能就会发生变化。”有专家这样形容发展未来产业的紧迫性。
相较于传统产业、新兴产业,由重大变革的颠覆性技术及其新产品、新业态所形成的未来产业,“先发锁定性”更加明显。
眼下,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,先发者能够构筑包括专利、知识产权、产品标准等的“先发壁垒”,后发者则可能一步慢、步步慢。
这方面案例不少。2013年,深圳将生命健康、海洋经济、航空航天,以及机器人、可穿戴设备与智能装备确定为未来产业,并设立了未来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。
得益于富有前瞻性的布局举措,如今深圳在这些领域已涌现、集聚了一批国内国际知名企业,生动地演绎了“未来已来”。
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“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,培育生物制造、量子科技、具身智能、6G等未来产业”,充分彰显了未来产业的战略地位。
记者观察发现,2025年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里,很多也都提到了对未来产业的谋划布局。
江苏提出,探索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,重点深耕人形机器人、量子科技、原子级制造等新领域新赛道。
浙江明确,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、量子信息、类脑智能、合成生物、空天信息和低空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,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,培育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。
湖北强调,加快发展高端AI芯片、合成生物、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。
可以说,前瞻布局未来产业,各地都已经开始了时不我待的“竞速跑”。
湖南也早已起跑。湖南加快建设的“4×4”现代化产业体系中,明确未来产业要聚焦人工智能、生命工程、量子科技、前沿材料四大领域进行前瞻布局。
这些产业尽管处在培育孵化阶段,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前沿科技和重大技术变革创新方向,或将引领未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。
比如,此前湖南超能机器人发布湖南首台健康陪护人形机器人“湘江1号”,就让人畅想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、赋能千行百业的美好未来。
湖南超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发布湖南首台人形机器人,“湘江一号”人形机器人正在弹奏钢琴
未来产业尽管处在培育孵化阶段,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方向,有望成为明天的新兴产业乃至支柱产业。
自现在始:一场考验耐心的“马拉松”
湖南产业发展有良好基础,但未来产业布局是一道不同于传统产业布局的“创新题”。其中最难的,就在于未来发展成熟度相对较低,产业成长的不确定性更大、培育周期更长。
但是,不确定性中,也有一些是“确定”的。
就空间而言,要因地制宜。未来产业意涵宽广,“别人有什么我也得有什么”之类亦步亦趋的做法定然不可行。
海南曾提出前瞻布局南繁种业、深海科技、商业航天“三大未来产业”,就是基于其气候特点、深海资源和地理位置之上的现实考量。
再看湖南未来产业的布局,主要在于人工智能、生命工程、量子科技、前沿材料四大领域。一方面,这些是当前科技创新的热点和产业升级的主攻方向;另一方面,也是因为我省在这些领域有不错的发展基础。
未来产业发展,结合产业基础、资源禀赋、功能定位等客观条件来布局才能事半功倍。比如,当前正掀起的人工智能热,湖南在布局产业时也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,避免大而全和照搬照抄,选准发力重点,努力在一些细分产业方向上做出特色、取得突破。
从时间出发,要立足当下。未来产业虽着眼未来,但帮助其发展壮大的行动却在当下。
于湖南而言,对未来产业进行科学谋划、前瞻布局,以下几方面可立即行动起来:
丰富应用场景。承载着真实需求、技术集成与制度创新的应用场景,是培育未来产业的“苗圃地”。安徽合肥此前就提出要打造“全域场景创新之城”,推动无人驾驶和量子科技等新技术形成示范应用。湖南同样要在开拓新型工业化场景、打造跨界融合场景、建设标志性场景等方面积极谋划,推动未来产业产品和服务规模化、市场化、商业化应用。
2024年4月28日,由湖南省商务厅与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主办的“新一代数字技术与先进制造融合应用场景对接会”在长沙举行
构建发展生态。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,与颠覆性创新息息相关,它的培育和发展,在根本上考验的还是创新生态、创新机制。厚植创新土壤,湖南既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,也要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,吸引企业、研发机构等在湖南集聚并逐步实现引育并举,构建未来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。
加强人才队伍建设。突破“无人区”,创新型人才不可或缺。湖南要健全多主体联合引才引资机制,加快集聚更多高层次的人才和有潜力的企业。此外,还要推动高校、科研院所、企业研发机构,围绕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需要,动态更新学科、专业和研究领域的方向,畅通教育、科技、人才的良性循环,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智力支撑。
湖南湘江科创园实景航拍图
敢为人先的湖南人,向来不怵于向未知世界开疆拓土。新业态风起云涌、新模式百舸争流之时,既立足当下、进行前瞻布局,又坚持长期主义、跑好这场需要耐心的“马拉松”,蓬勃生长的未来产业定能赋能湖南高质量发展的未来。
责编:刘丹 编辑:唐翌殊
来源:湘伴